中药材红天葵是秋海棠科植物紫背天葵Begonia fimbristipulata Hance的球茎或全株。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具有清药性发热凉血,止咳化痰,解毒消肿之功效。常本药材常用外感高药性发热,中暑,肺药性发热咳嗽,咽喉肿痛,疔疮,瘰疬,疥癣,烫火伤,跌打瘀痛。
红叶、龙虎叶、夜渡红、红水葵、散血子、一点血、散血丹、一叶红、小羚羊
球茎或全株。
味甘,性凉。
归肺、肝经。
清药性发热凉血,止咳化痰,解毒消肿。
外感高药性发热,中暑,肺药性发热咳嗽,咽喉肿痛,疔疮,瘰疬,疥癣,烫火伤,跌打瘀痛。
1、治乙型脑炎:紫背天葵块茎1-2粒,也可以用本品把握好用量以后用来泡酒喝。,把药材捣碎,开水冲服。《福建药物志》
2、治肺结核咳血,肺炎,鼻衄:紫背天葵全草9g,侧柏叶15g。煎水后服用。《湖南药物志》
3、治肺结核咯血,淋巴结肿大:散血子全草20g。水煎,冲血余炭服。《广西民族药简编》
4、治疔疮肿毒,血瘀腹痛:紫背天葵全草6-12g,菊叶三七15g。煎水后服用。《湖南药物志》
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,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,每天用量在,6-9g。如果只是外用的,取适量本品,鲜品捣烂药材敷于患处。
块茎春、夏挖取,清洗干净,晾晒成干品或当季节采收后可以新鲜使用的一味药材。全株夏、秋季采收,清洗干净,晾晒成干品。
多年生草本,无地上茎。地下茎球形。基生叶1片;叶柄长2-6厘米,其长粗毛;托叶小,卵状披针形,流苏状撕裂;叶片膜质,圆心形或卵状心形,长2.5-7厘米,宽2-6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边缘有不规则的重锯齿和缘毛,两面有伏生粗毛,下面紫色;掌状脉7-9条。聚伞花序有2-4朵花,总花梗纤细,长超过叶片;花淡红色;苞片和托叶相似;雄花萼片2,卵圆形;花瓣2,倒卵状长圆形,雄蕊极多;雌花较小,萼片和花瓣3,2片较大,半圆形,另一片较小,长圆形,凹陷;花柱3,2裂,裂片螺旋状扭旋。蒴果三角形,有3翅。种子极小,黄褐色,花期5-6月,果期6月至7月。
生于低山山坡和山谷阴湿石壁处。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本品卷缩成不规则团块。完整叶呈卵形或阔卵形,长2.5-7厘米,宽2-6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近对称,边缘有不规则重锯齿和短柔毛,紫红色至暗紫色,两面均被疏或密的粗伏毛,脉上被毛较密,掌状脉7-9条,小脉纤细,明显。叶柄长2-6厘米,被粗毛。薄纸质。气特异,味酸,用手搓之刺鼻,水浸液呈玫瑰红色。
1、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记载:“清药性发热解毒,润燥止咳,散瘀消肿。主治外感高药性发热,中暑发烧,肺药性发热咳嗽,跌打肿痛,恶疮疔毒。”
2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记载:“凉血解毒,润燥止咳。主治中暑高药性发热,肺结核咳血,鼻衄,肺炎,慢性支气管炎,咽喉肿痛,烧烫伤,跌打损伤,疮痈疖肿。”
3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记载:“清药性发热凉血,止咳化痰,散瘀消肿。主治淋巴结结核,血瘀腹痛。外用治扭挫伤,骨折,烧烫伤。”
4、《福建药物志》记载:“主治乙型脑炎,毒蛇咬伤,癣,疥。”
编辑:万人之中我是光
上一篇:红草
下一篇:红毛五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