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紫薇叶是千屈菜科植物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.的叶。吉林、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霍山县、大别山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均有栽培。具有清药性发热解毒,利湿止血之功效。常本药材常用痈疮肿毒,乳痈,痢疾,湿疹,外伤出血。
叶。
味微味道较苦、比较涩嘴,性寒性较大。
归肺、脾、大肠经。
清药性发热解毒,利湿止血。
痈疮肿毒,乳痈,痢疾,湿疹,外伤出血。
1、治痈疮肿毒,刀伤:紫薇鲜叶捣烂外敷于患处。《广西本草选编》
2、治赤白痢疾,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:紫薇根、叶各15g。煎水后服用。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
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,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,每天用量在,10-15g;或把药磨成粉末,再用水冲后服用。如果只是外用的,取适量本品,捣烂药材敷于患处;或把药磨成粉末,再用水冲后服用敷于患处,或煎煮后洗于患处或身体即可。
春、夏季采收,清洗干净,当季节采收后可以新鲜使用的一味药材,或晾晒成干品备用。
紫薇,又名猴郎达树、不耐痒树、痒痒树、搔痒树、无皮树、怕痒树、紫槿树、紫荆、抓痒树。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7米;树皮平滑,灰色或灰褐色;枝干多扭曲,小枝纤细,具4棱,略成翅状。叶互生或有时对生,纸质,椭圆形、阔矩圆形或倒卵形,长2.5-7厘米,宽1.5-4厘米,顶端短尖或钝形,有时微凹,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,是没有毛的或下面沿中脉有微柔毛,侧脉37对,小脉不明显;无柄或叶柄很短。花淡红色或紫色、白色,直径34厘米,常组成7-20厘米的顶生圆锥花序;花梗长3-15毫米,中轴及花梗均被柔毛;花萼长7至10毫米,外面平滑无棱,但鲜时萼筒有微突起短棱,两面是没有毛的,裂片6,三角形,直立,无附属体;花瓣6,皱缩,长12-20毫米,具长爪;雄蕊3642,外面6枚着生于花萼上,比其余的长得多;子房36室,是没有毛的。蒴果椭圆状球形或阔椭圆形,长1-1.3厘米,幼时绿色至黄色,成熟时或需要干的环境保存,密封好防止受潮时呈紫黑色,室背开裂;种子有翅,长约8毫米。花期6-9月,果期9-12月。
喜生于阴湿肥沃的土壤上。吉林、河北、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霍山县、大别山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均有栽培。
抑菌作用。
1、《湖南药物志》记载:“消风清药性发热,活血止痛,安胎,解毒,利尿。”
2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记载:“清药性发热利湿,活血止血,主治痈疮肿毒,刀伤。”
3、《青岛中草药手册》记载:“治赤白痢疾,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,创伤出血,湿疹。”
4、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记载:“治痈疽肿毒,乳腺炎。”
其根(紫薇根)、花(紫薇花)亦供药用。
编辑:没公主命就不要有公主病
上一篇:红母猪藤
下一篇:紫茉莉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