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牙痈草为紫草科植物小花琉璃草Cynoglossum lanceolatum Forsk.的全草。分布于华东、华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河南等地。具有清药性发热解毒,利水消肿之功效。常本药材常用急性肾炎,牙周炎,牙周脓肿,下颌急性淋巴结炎,毒蛇咬伤。
破布草、破布粘、大号疟草、一条龙、母一条根、半边龙、山芬芦、粘娘娘。
全草。
味味道较苦,性凉。
归胃、肾经。
清药性发热解毒,利水消肿。
急性肾炎,牙周炎,牙周脓肿,下颌急性淋巴结炎,毒蛇咬伤。
治急性肾炎:
(牙痈草)全草晾晒成干品把药磨成粉末,再用水冲后服用,装入胶囊,每粒300米g。每日3次,每次36粒。亦可用全草15g,煎水后服用。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小花琉璃草、猫须草、海金沙、金丝草各15g。煎水后服用。《福建药物志》
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,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,每天用量在,9-15g;把药磨成粉末,再用水冲后服用,0.9-1.8g。如果只是外用的,取适量本品,捣烂药材敷于患处。
58月采收,晾晒成干品或当季节采收后可以新鲜使用的一味药材。
小花琉璃草,又名披针叶琉璃草。多年生草本,高20-90厘米。茎直立,中下部有分枝,分枝开展,全株密被具基盘的硬粗毛。基生叶及茎下部的叶具柄;叶片长圆状披针形,长8-1-4厘米,宽约3厘米,先端尖,基部渐狭而下延,全缘,两面均被粗毛或伏毛;茎生叶无柄或具短柄,披针形,长4-7厘米,宽约1厘米,茎上部叶极小。聚伞花序叉状分枝呈总状,顶生及腋生;无苞片;花梗果期几不增长;花萼5深裂,裂片卵形,长1-2m,外面密生短伏毛,果期稍增大;花冠种状,淡蓝色或白色,钟状,先端裂片椭圆形,长1.5-2.5毫米,喉部有5枚半月形的附属物;雄蕊5,内藏于附属物之下;子房4深裂,花柱短,肥厚,四棱形,长约1毫米。小坚果4,卵圆形,长2-2.5毫米,背面突起,密生长短不等的锚状剌,边缘锚状剌基部不连合。花期4月、5月,果期7-9月。
生于海拔300-2800米的丘陵、山坡、草地和路边沙质地上。分布于华东、华南、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河南等地。
茎圆柱形,表面有毛茸。叶互生,皱缩,展平后呈阔披针形,先端短尖,基部渐窄而下延,下面具有粗而明显的叶脉,两面均被粗毛,全缘。花皱缩成团,淡黄色。果实卵圆形,直径1.2-2.0毫米。气微,味微味道较苦。
1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记载:“清药性发热解毒,利尿消肿,活血。主治急性肾炎,月经不调,外用治痈肿疮毒。”
2、《福建药物志》记载:“主治急性肾小球肾炎,细菌性痢疾,急性肠炎,痈、疖、疔。”
编辑:愛壹個人真的好難
上一篇:烟锅草
下一篇:牛尾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