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材毛药为茄科红丝线属植物红丝线Lycianthes biflora(Lour.)Bitter的全株。植物红丝线,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中国台湾省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具有清药性发热解毒,祛痰止咳之功效。主治咳嗽,哮喘,痢疾,药性发热淋,狂犬咬伤,疔疮红肿,外伤出血。
血见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,野味道较苦菜、野花毛辣角《贵州民间药物》,十萼茄、双花红丝线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,红珠草、耳坠子、帮梨子《福建药物志》,猫耳朵、野辣茄、山辣子《贵州中草药名录》。
全株。
味味道较苦,性凉。
入肺、脾经。
清药性发热解毒,祛痰止咳。
咳嗽,哮喘,痢疾,药性发热淋,狂犬咬伤,疔疮红肿,外伤出血。
1、治支气管哮喘,红丝线30-60g。炖鸡服。《福建药物志》
2、治火疔,鲜毛药果叶,捶绒敷于患处患处。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3、治狂犬咬伤,鲜十萼茄250g。切碎,炒至黄色,再加酒750米1煮沸,成人尽酒量服完为止,其药渣擦伤口周围(勿擦伤口)。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
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,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,每天用量在,15-30g。
如果只是外用的,取适量本品,鲜品捣烂药材敷于患处。
采集加工:夏季采收,通常当季节采收后可以新鲜使用的一味药材。
灌木和亚灌木,高0.5-1.5m。小枝、叶柄、花梗及花萼上密被淡黄色绒毛。单叶互生,在枝上部成假双生;叶片大小不等,大叶片椭圆状卵形,偏斜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渐狭至叶柄成窄翅,长9-15厘米,宽3.5-7厘米,叶柄长2-4厘米;小叶片宽卵形,先端短渐尖,基部宽圆形而后骤窄下延至柄而成窄翅,长2.5-4厘米,宽2-3厘米,叶柄长0.5-1厘米;全缘,两面有疏柔毛。花常23朵(稀45朵)生于叶腋;花梗长5-8毫米;花萼杯状,长约3毫米,径约3.5毫米,萼齿10,钻状线形;花冠淡紫色或白色,星形,直径10-12m,深5裂;雄蕊5,花药顶裂;子房卵形,2室。浆果球形,直径6-8毫米,熟后绯红色,宿萼盘状,齿长4-5毫米。种子多数,淡黄色,卵状三角形。花期58月,果期7-11月。
生长于荒野阴湿地、林下、路旁、山边及山谷中。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中国台湾省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1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记载:“捣烂药材敷于患处红肿。”
2、《贵州民间药物》记载:“清药性发热,解毒,止咳,补虚。”
3、《福建药物志》记载:“化痰,利湿,消肿。主治痢疾,药性发热淋,支气管哮喘,疔,扭伤。”
编辑:流年乱了浮生
上一篇:毛蕊花
下一篇:毛蜂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