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叶汁中药材,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.鲜叶的乳汁。分布于全国各地。具有清肝明目,消肿解毒之功效。常本药材常用目止赤肿痛,痈疖,瘿瘤,蜈蚣咬伤。
鲜叶的乳汁。
味味道较苦,性是稍微有点寒性的药材。
归肝经。
清肝明目,消肿解毒。
本药材常用目止赤肿痛,痈疖,瘿瘤,蜈蚣咬伤。
1、治小石疖(今人呼为扎马疔):采二蚕桑叶滴下滋水,点上。《纲目拾遗》引《经验单方》
2、消瘿瘤:蝌蚪一钱,蛇蜕(泥球色,煅为末)三分,鬼馒头滋干一钱,桑滋干一钱,乳香、没药各三分,麝香一分。共为细末,饭和捣为锭。临用时再取鬼馒头滋化开,以鸡翎搽患处。《纲目拾遗》引《王秋泉家秘》
3、治乳痈:用桑叶(不拘头、二叶),摘去半段,取后半段脂三分,黄柏八钱,水煎干,只用三分,饭锅蒸一次;夜露一宿,涂患处,能收口。《纲目拾遗》引《集听方》
如果只是外用的,取适量本品,涂敷于患处或点眼。
将桑叶摘下,,滴取桑叶白色乳汁于容器中,,当季节采收后可以新鲜使用的一味药材。
桑又名家桑、桑椹树。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3-15m。树皮灰白色,有条状浅裂;根皮黄棕色或红黄色,纤维性强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l2.5厘米;叶片卵形或宽卵形,长5-20厘米,宽4-10厘米,先端锐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边缘有粗锯齿或圆齿,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,上面是没有毛的,有光泽,下面脉上有短毛,腋间有毛,基出脉3条与细脉交织成网状,背面较明显;托叶披针形,早落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雌、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状葇荑花序,腋生;雌花序长l2厘米,被毛,总花梗长5-10毫米;雄花序长12.5厘米,下垂,略被细毛;雄花具花被片4,雄蕊4,中央有不育的雌蕊;雌花具花被片4,基部合生,柱头2裂。瘦果,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合果,长l2.5厘米,初时绿色,成熟后变肉质、黑紫色或红色。种子小。花期4月、5月,果期5-6月。
生于丘陵、山坡、村旁、田野等处,多为人工栽培。分布于全国各地。
鲜品为白色乳汁,略有粘稠性。气微,味味道有点甜味、淡。
1.《名医别录》记载:“治痈疖,瘿瘤,外伤出血,蜈蚣咬伤。”
2.《本草拾遗》记载:“研取白汁,合金疮,又主小儿吻疮。”
3.《纲目拾遗》记载:“天丝入眼,以此点眼之。”
4.《集听方》记载:“治乳痈:用桑叶(不拘头、二叶),摘去半段,取后半段脂三分,黄柏八钱,水煎干,只用三分,饭锅蒸一次;夜露一宿,涂患处,能收口。”
编辑:初季回忆已成思念
上一篇:梅根
下一篇:桑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