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稗子中药材,为莎草科薹草属植物浆果苔草Carex baccans Nees的种子。植物浆果苔草,分布于我国西南、华南及福建、中国台湾省等地。具有透疹止咳,补中利水之功效。主治麻疹,水痘,百日咳,脱肛,浮肿。
红果莎、旱稗《滇南本草》整理本)红稗、水高粱、野鸡稗、红米、野高粱《云南中草药》,山小米《广西本草选编》,土稗子、山高粱《广西药用植物名录》
种子。
味甘、微辛,属于性味平和的一味中药材。
入肝经。
透疹止咳,补中利水。
麻疹,水痘,百日咳,脱肛,浮肿。
1、治麻疹,山稗子果15g。煎水后服用。(《云南中草药》
2、治脱肛,山稗子果60g。炖猪大肠服。《云南中草药》
3、治口腔溃疡,山稗子20g。冰糖为引,煎水后服用。《拉祜族常用药》
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,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,每天用量在,3-15g;或将本品做成丸剂或者散剂使用、散。
采集加工:夏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除去杂质,晾晒成干品。
浆果苔草,别名野红米草《云南中草药》,三角草《广西本草选编》,芭茅草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多处生秃净草本,高60-150厘米。根茎横走,粗壮,丛生,茎三棱柱形,基部具褐红色、纤维状分裂的叶鞘。叶秆生;叶片线形,革质,长于秆,长20-50厘米,宽81毫米至2毫米,先端长尖,叶鞘秃净。圆锥花序复出,长5-30厘米;侧生枝圆锥花序长5-6厘米;苞片叶状,褐色,长于花序,具苞鞘;小穗极多数,雄雌顺序,圆柱形,长1.5-6厘米;雌花鳞片长圆卵形,长约3毫米,褐红色,具狭的白色膜质边缘,先端钝,具芒尖,脉13。果囊倒卵形,稍长于鳞片,肿胀,浆果状,血红色,脉多数,先端急缩成短喙,喙先端具2小齿。小坚果卵状三棱形,棕红色,包于宿存的苞囊内。花、果期36月。
生于河边、村旁、路旁及山坡疏林中。
1、《云南中草药》记载:“透表止咳,补中利水。”
2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记载:“透疹止咳,补中利尿。主治麻疹,水痘,百日咳,脱肛,浮肿。”
编辑:姐妹说我不是淑女
上一篇:山橘叶
下一篇:山刺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