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蕨萁中药材,为中国蕨科植物华北薄鳞蕨Leptolepidium kuhnii (Milde) Hsing et S. K. Wu的全草。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具有润肺止咳,凉血止血之功效。常本药材常用咳血,外伤出血。
全草。
味味道较苦,性寒性较大。
归心、肺经。
润肺止咳,凉血止血。
本药材常用咳血,外伤出血。
1、治咳血:小蕨鸡根茎、野棉花各912g。煨水服。
2、治刀伤:小蕨鸡叶(根据自身情况适量即可)。把药磨成粉末,再用水冲后服用,敷于患处患处。(12方出自《贵州草药》)
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,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,每天用量在,15-30g。如果只是外用的,取适量本品,把药磨成粉末,再用水冲后服用敷于患处。
夏、秋季采收,清洗干净,当季节采收后可以新鲜使用的一味药材或晾晒成干品。
华北薄鳞蕨:又名孔氏粉背蕨。陆生小型蕨类植物,植株高20-40厘米。根茎直立,密被红棕色卵形或阔披针形鳞片。叶草质,簇生;叶柄栗红色,圆柱形,长415厘米,下部疏生膜质长卵形的鳞片;叶轴棕色;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,长10-25厘米,宽3.5-8.5厘米,先端渐尖,下部三回羽状深裂;羽片10-1至2对,近对生,无柄或具极短的柄,基部1对羽片卵状三角形,长2.5-4厘米,二回羽状深裂,顶部羽状深裂;小羽片45对,卵状长圆形,先端渐尖,长1-1.5厘米,宽57毫米,羽状深裂;裂片45对,长约3毫米,宽约2毫米,边缘全缘。下面疏被灰白色粉末,叶脉羽状。孢子囊群圆形,成熟时汇合成线形;囊群盖革质,连接,边缘波状,老时褐色,沿裂片边缘着生。
生于海拔2700-3500米的林下或路边岩石上。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《贵州草药》记载:“润肺止咳,清药性发热凉血。治咳血,刀伤。”
编辑:月光淡照人心
上一篇:小豆柴
下一篇:小黄连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