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黄连刺中药材,为小檗科植物锥花小檗Berberis aggregata Schneid.的根及茎枝。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四川等地。具有清药性发热燥湿,泻火解毒之功效。常本药材常用湿药性发热泻痢,火眼肿痛,药性发热淋,带下,痈肿疮毒,湿疹之功效。
根及茎枝。
味味道较苦,性寒性较大。
清药性发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
本药材常用湿药性发热泻痢,火眼肿痛,药性发热淋,带下,痈肿疮毒,湿疹之功效。
1、治湿药性发热腹泻,痢疾:小黄连刺30g,仙鹤草30g,葛根18g,木香3g。煎水后服用。
2、治火眼红肿焮痛,齿龈肿痛:小黄连刺30g,千里光30g,赤芍12g。煎水后服用。(12方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)
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,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,每天用量在,6-15g。
春、秋季采收根和茎枝,刮去粗皮,切成小片,晾晒成干品。
半常绿或落叶灌木,高可达3m。枝条棱显著,幼枝微有柔毛,老枝是没有毛的棕黄色,具多数黑色疣点,刺三分叉,长8-20毫米,细瘦。叶几无柄,近革质,415个簇生;叶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,长82-5毫米,宽4-11毫米,先端圆形,有短尖,基部渐狭,叶中部以上边缘具38个疏生刺状锯齿,齿距2-3毫米,上面暗黄绿色,下面灰色,有白粉,两面网脉显著。花多数,密生成无梗的短圆锥花序,花序直立,长12.5厘米,有花10-20朵,花浅黄色,直径约6毫米;萼片长约3.5毫米;花瓣倒卵形,内轮花瓣先端微凹,基部有短爪;子房有胚珠2。浆果椭圆形或球形,长6-7毫米,成熟时灰红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7-9月。
生于海拔2500米的山谷灌丛中或山坡林缘。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四川等地。
本品主含小檗碱,根部多用作提取小檗碱的原料。
有降压、加快心率、增加胆汁流量等作用。
编辑:花落ノ如烟
上一篇:小蕨萁
下一篇:小铜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