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柿子中药材,为大戟科植物钝叶黑面神Breynia retusa (Dennst.) Alston的根。分布于福建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具有清药性发热利湿,凉血解毒之功效。常本药材常用外感发药性发热,咽痛,泄泻,痢疾,崩漏,白带。
根。
味味道较苦、比较涩嘴,性凉。
归肺、肝、大肠经。
清药性发热利湿,凉血解毒。
本药材常用外感发药性发热,咽痛,泄泻,痢疾,崩漏,白带。
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,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,每天用量在,15-30g。
全年均可采挖,清洗干净,晾晒成干品。
灌木,高约50厘米;小枝具四棱;全株均是没有毛的。叶片革质,椭圆形,长1.5-2.5厘米,宽7-15毫米,顶端钝至圆形,基部圆形,上面绿色,近叶缘处密被小鳞片,下面粉绿色;侧脉每边45条;叶柄长1毫米至2毫米;托叶卵状披针形,长约1毫米。花小,黄绿色;花梗纤细,长5-8毫米;雄花:花萼陀螺状,长2-3毫米,顶端6裂;雄蕊3,合生呈柱状,药隔尖而伸出花药之外;雌花:花萼盘状,顶端6裂;子房3室,每室2胚珠,花柱3,粗短。蒴果近圆球状,直径8-10毫米,果皮肉质,不开裂,橙红色,基部花萼宿存。花期49月,果期7-11月。
生于向阳山坡、路坎及灌木丛中。分布于福建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1、《云南中草药》记载:“收敛止血。治月经过多,崩漏,痛经,痢疾,白带,腹泻,黄疸。预防流脑。”
2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记载:“清药性发热解毒,止血止痛。主治外感发药性发热,扁桃体炎,急性胃肠炎。”
同属植物小面瓜Breynia rostrata Merr.又名:尾叶黑面神、喙果黑面神,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,其根亦作“小柿子”入药。
对金葡菌、绿脓杆菌、大肠杆菌、福氏痢疾杆菌、甲型链球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。
编辑:或许不配拥有
上一篇:小画眉草
下一篇:小洋紫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