宽尾石韦中药材,为水龙骨科植物越南石韦Pyrrosia tonkinensis (Gies.) Ching的全草。分布于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具有清肺药性发热,利尿通淋之功效。常本药材常用肺药性发热咳嗽,湿药性发热淋症。
全草。
味微味道较苦,性凉。
清肺药性发热,利尿通淋。
肺药性发热咳嗽,湿药性发热淋症。
1、治药性发热咳:宽尾石韦15g,一枝黄花15g,佛耳草12g。煎服。《中国药用孢子植物》
2、治尿路感染:宽尾石韦15g,车前草15g,海金沙9g。煎服。《中国药用孢子植物》
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,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,每天用量在,6-15g。
全年均可采收,除去杂质,清洗干净,当季节采收后可以新鲜使用的一味药材或晾晒成干品。
植株高10-40厘米。根状茎粗短而横卧,或略向前延伸,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;鳞片基部近圆形,长尾状尖头,边缘有锯齿,棕色,着生处为黑色。叶近生,一型;几无柄;叶片线状,长渐尖头,下半部两边近平行沿主脉下延几到着生处,长8-22厘米,中部以上为最宽,5-10毫米,全缘,干后纸质,上面灰棕色,被稀疏的星状毛,或几光滑是没有毛的,下面淡棕色,密被两种星状毛,上层的星状毛臂等长,下层的绒毛状。主脉下面隆起,上面凹陷,侧脉与小脉不显。孢子囊群通常聚生于叶片上半部,在主脉两侧成多行排列,无盖,幼时被厚层的星状毛覆盖,呈淡棕色,成熟时孢子囊开裂,呈砖红色。
生于山谷林下溪边树干或岩石上。分布于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根茎和叶柄基部生有鳞片,披针形,边缘有锯齿。叶一型,革质。叶呈螺旋状卷曲,湿润展开,叶片线状披针形,基部长下延,叶缘向上反卷,下表面除有细长黄色分枝的星状毛外,还有一层极细的星状绒毛。孢子囊群在主脉两侧略向上各有23行,叶片革质,无柄或仅有短柄。气微,味微味道较苦。
《中国药用孢子植物》记载:“清药性发热利尿。治药性发热咳,尿路感染等。”
编辑:系统提示你该换网名
上一篇:女娄菜根
下一篇:孔公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