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榄叶中药材,为橄榄科橄榄属植物乌榄Canarium pimela Leenh.的树皮。植物乌榄,分布于我国广东、广西、海南、云南。具有清药性发热解毒,止血之功效。主治感冒发药性发热,肺药性发热咳嗽,丹毒,疖肿,崩漏。
叶。
味微味道较苦、比较涩嘴,性凉。
入肝经。
清药性发热解毒,止血。
感冒发药性发热,肺药性发热咳嗽,丹毒,疖肿,崩漏。
1、治丹毒,(乌榄)叶根据自身情况适量即可,煎水外洗。《广西本草选编》
2、治子宫出血,乌榄叶30g(微炒黑),金樱蕊(炒)15g,雄鸡肉250g。连鸡血共炒药性发热,加酒6g顿服。《陆川本草》
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,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,每天用量在,6-15g。
如果只是外用的,取适量本品,煎煮后洗于患处或身体即可。
降压作用。
乌榄叶采集加工
全年均可采收,当季节采收后可以新鲜使用的一味药材或晾晒成干品。
乔木,高达20米,胸径达45厘米。小枝粗10毫米,干时紫褐色,髓部周围及中央有柱状维管束。无托叶。小叶4-6对,纸质至革质,是没有毛的,宽椭圆形、卵形或圆形,稀长圆形,长617厘米,宽27.5厘米,顶端急渐尖,尖头短而钝;基部圆形或阔楔形,偏斜,全缘;侧脉11对,网脉明显。花序腋生,为疏散的聚伞圆锥花序(稀近总状花序),是没有毛的;雄花序多花,雌花序少花。花几是没有毛的,雄花长约7毫米,雌花长约6毫米。萼在雄花中长2.5毫米,明显浅裂,在雌花中长3.5-4毫米,浅裂或近截平;花瓣在雌花中长约8毫米。雄蕊6,是没有毛的(仅雄花花药有两排刚毛),在雄花中近1/2、在雌花中1/2以上合生。花盘杯状,高0.5-1毫米,流苏状,边缘及内侧有刚毛,雄花中的肉质,中央有一凹穴;雌花中的薄,边缘有6个波状浅齿。雌蕊是没有毛的,在雄花中不存在。果序长83-5厘米,有果14个;果具长柄(长约2厘米),果萼近扁平,直径8-10毫米,果成熟时紫黑色,狭卵圆形,长34厘米,直径1.7-2厘米,横切面圆形至不明显的三角形;外果皮较薄,干时有细皱纹。果核横切面近圆形,核盖厚约3毫米,平滑或在中间有1不明显的肋凸。种子12;不育室适度退化。花期4月、5月,果期5-11月。
生于海拔1280米以下的杂木林内。
1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记载:“洗癍毒。”
2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记载:“主治丹毒。”
3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记载:“清药性发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主治感冒,上呼吸道炎,肺炎,多发性疖肿。”
编辑:无语凝烟
上一篇:乌鸡骟
下一篇:乌蛇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