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花石参中药材,为桔梗科植物西南风铃草Campanula colorata Wall.的根。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及西藏等地。具有祛风除湿,补虚止血之功效。常本药材常用风湿痹痛,瘫痪,破伤风,虚劳咳血,病后体虚。
岩兰花、鸡肉参、土沙参、紫花参、小石参、土桔梗、山鹅儿肠、土人参。
根。
味甘,性温。
归肺、肝经。
祛风除湿,补虚止血。
风湿痹痛,瘫痪,破伤风,虚劳咳血,病后体虚。
1、治风湿(痹痛):土沙参30g,土牛膝、独活各9g。煎水服。《西昌中草药》
2、治虚劳咳嗽:土沙参30g,松毛参、百合各15g。煎水服。《西昌中草药》
3、治虚痨咯血:(岩兰花根30g)炖肉或鸡吃。《云南中草药》
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,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,每天用量在,15-30g;或炖肉。
《云南中草药》记载:“忌酸冷、豆类。”
夏、秋季采挖,清洗干净,当季节采收后可以新鲜使用的一味药材或晾晒成干品。
多年生草本,根胡萝卜状,有时仅比茎稍粗。茎单生,少2支,更少为数支丛生于一条茎基上,上升或直立,高可达60厘米,被开展的硬毛。茎下部的叶有带翅的柄,上部的无柄,椭圆形,菱状椭圆形或矩圆形,顶端急尖或钝,边缘有疏锯齿或近全缘,长14厘米,宽0.5-1.5厘米,上面被贴伏刚毛,下面仅叶脉有刚毛或密被硬毛。花下垂,顶生于主茎及分枝上,有时组成聚伞花序;花萼筒部倒圆锥状,被粗刚毛,裂片三角形至三角状钻形,长37毫米,宽15毫米,全缘或有细齿,背面仅脉上有刚毛或全面被刚毛;花冠紫色或蓝紫色或蓝色,管状钟形,长8-15毫米,分裂达1/3-1/2;花柱长不及花冠长的2/3,内藏于花冠筒内。蒴果倒圆锥状。种子矩圆状,稍扁。花期5月至9月。
生于海拔1000-4000米的山坡草地和疏林下。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及西藏等地。
临床本药材常用治疗消化不良,久病咳嗽和风湿病筋骨关节疼痛等。
1、《云南中草药》记载:“养血除风,利湿。主治风湿瘫痪,破伤风,虚痨咳血。”
2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记载:“止血。治肺结核咯血。”
编辑:安安静静听歌就好
上一篇:凤尾贯众
下一篇:丁香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