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五味子中药材,为忍冬科荚蒾属植物珍珠荚蒾Viburnum foetidum Wall.var. ceanothoides (C. H. Wright) Hand. Mazz的果实。植物珍珠荚蒾,分布于四川、贵州及云南。具有解表,清药性发热,解毒,止咳之功效。主治感冒,咳嗽,头痛,口疮,血药性发热吐衄。
老米酒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,冷饭子《贵州中草药名录》,糯米果、冷饭团《云南中药资源名录》
果实。
味酸、比较涩嘴、味道有点甜味,属于性味平和的一味中药材。
入肺、膀胱、心经。
解表,清药性发热,解毒,止咳。
感冒,咳嗽,头痛,口疮,血药性发热吐衄。
治药性发热咳,蜂蜜溶化后,将山五味子(根据自身情况适量即可把药磨成粉末,再用水冲后服用)放入搅匀即可吃。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是可以内服的一味中药材,食用方法为煎药去渣喝药汁,每天用量在,9-15g;或把药磨成粉末,再用水冲后服用。
治疗感冒发药性发热,咳嗽,头痛,口腔溃疡和咯血。
采集加工:秋季采收,晾晒成干品。
常绿灌木,直立或攀援状,高达3m。小枝多,被有粗毛,老渐是没有毛的,具有近圆形的皮孔。叶对生;叶柄长3-6毫米;叶纸质至厚纸质;倒卵形、倒卵状椭圆形,长2-5厘米,宽1.5-2.5厘米,先端急尖或圆形,基部楔形,边缘中部以上具少数不规则圆或钝的粗牙齿或缺刻,很少近全缘,下面常散生棕色腺点,脉腋聚集簇状毛,侧脉2-3对,于下面突出。聚伞花序复排为圆锥状;花梗长不及3毫米;萼筒筒状,长约1毫米,萼檐具5微齿;花冠白色略带淡紫色晕,辐状,长约1.5毫米;雄蕊5,稍长于花冠。核果红色,卵状椭圆形,长6-8毫米;核扁,有2条浅背沟和3条浅腹沟。花期4-6月,果期9-12月。
生于海拔900-2600米的山坡密林中或灌丛中。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记载:“清药性发热解毒,止咳,止血。主治咳嗽,肺炎,百日咳。”
编辑:微笑表情而已
上一篇:山百足
下一篇:山慈姑叶